食材蒐集狂熱俱樂部| 貝床淡菜 Bouchot Mussels
這個時節,如果開始在台灣的餐廳中看到「Bouchot淡菜」、「貝床淡菜」,那麼,主廚肯定別具慧眼。來自聖.米歇爾山的淡菜,在這個時節裡最最肥美、鮮嫩,簡單的料理,便能完美地傳遞出馨香的海潮風味,是最佳的品嚐時刻。
2017-06-01
這個時節,如果開始在台灣的餐廳中看到「Bouchot淡菜」、「貝床淡菜」,那麼,主廚肯定別具慧眼。來自聖.米歇爾山的淡菜,在這個時節裡最最肥美、鮮嫩,簡單的料理,便能完美地傳遞出馨香的海潮風味,是最佳的品嚐時刻。
「生長在木樁上的淡菜」,是聖.米歇爾山(St. Michel)獨特的淡菜養殖傳統技術。充滿營養的聖.米歇爾山近海海域,筆直的橡木樁與粗實的串串繩相連,上頭生長著一顆顆被陽光照的黑亮的淡菜。因離開海底的沙石,因此殼上沒有藤壺的糾纏,貝肉飽滿清潔沒有沙石感,被喻為「處子般的淡菜」。
打樁入海灣沙石中的橡木,就是Bouchot,最遠可以追朔到13世紀,來自蘇格蘭的船難遇難者 Patrick Walton。原先為了獵捕海鳥與近海的小魚而使用木樁連結魚網,卻意外地發現木樁上開始生長了淡菜;不僅增加了海鳥捕捉的數量,一嚐才發現了這些意外而得的珍寶:貝床淡菜,便開始穩定地飼養起淡菜。
時至今日,法國所有的養殖淡菜中,聖.米歇爾便佔了25%的產量,每年孕育出超過萬噸的 Bouchot淡菜,更在2006年由法國當局授與了AOP(原生地保護)的最高榮耀。
盛夏之時是 Bouchot淡菜的最大產季,極大的潮差,讓聖.米歇爾Bouchot淡菜在漲潮時大量吸收養分,落潮時完全裸露結實肉質,創造了這個美麗海島不可思議的完美風味。
Photo Via/ Normandie-Tourisme, Pinterest